中小企业的融资饥渴已经不是“急症”,由此导致的民间借贷持续活跃,作为其副产品的高利贷现象更是层出不穷。江浙一带地下钱庄从事高利贷早已不是新鲜事,而最近又有媒体曝光,在2009年以来的宽松货币政策下,甚至出现了银行低息贷款流向了高利贷金融公司,从中谋取非法收益,而导致高利贷融资的中小民营企业陷入绝境。 一个困局由来已久,一方面大部分民营中小企业仍然借钱无门,另一方面民间资本大量闲置,并且在高门槛的制约下,合法地进入金融领域阻力重重。据统计,广东省民间资本约超过1万亿元,在浙江,仅温州一地就有7500亿民间资本。 自《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非公36条)出台后,近期国务院又出台了《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又称国务院新36条),主旨在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准入的行业和领域,这对于民间资本来说是一个大利好,然而需要思考的是,如果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继续受阻,这一政策很可能依然会缺乏现实的落脚点。 民间借贷利率攀高 《英才》:从最近一些发生的事件来看,高利贷现象又有所凸显,与前些年相比,目前这一状况呈现怎样的特点? 周德文:几年前,大家对实业比较有兴趣时,企业借高利贷相对比较容易发生,而与往年不同是,现在实业不景气,利润越来越薄,中小企业经过前几轮的折腾,借高利贷越来越慎重。作为民间借贷的主体,担保公司和其他一些贷款的团体也很慎重,因为贷款的风险越来越大,很多企业借了都不能偿还,结果造成很多社会问题,现在正处于一种比较尴尬的时期。 《英才》:目前有一种高利贷现象被媒体曝光,揭示自2009年执行宽松货币以来,一部分低息的银行资金被放成高利贷,怎样看待这一现象? 朱大鸣:我不能肯定绝对有这种现象,但我知道一些上市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募集的资金来放高利贷,像一些个别的营销代理企业,从资本市场获得很多资金,在其他企业困难的时候出借,以押保证金的形式放高利贷。 郭田勇:现在的货币政策是注重数量型的,主要是缩量,并没有缩价格,银行没有加息,利率水平不高。因此,正规金融机构的钱就有钻到民间领域去寻求高收益的需求。 《英才》:实际上,在金融危机之后,政府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出台和实施了不少政策和措施,包括批准建立小额贷款公司、鼓励大中型银行机构向中小型企业放贷等措施,但这一问题没有实质的改变,那么核心问题到底在哪里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