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福:“那没办法想,那里头都住满了。” 感觉到了刘永福的无奈,为了看看医院是否真的床位紧张,记者决定在住院部里走访一圈,结果发现住院部的每一层都像这样:走廊两边放满了临时增加的床位,走廊中间的通道,勉强可以让前来护理的医护人员通过,由于空间紧张,患者家属们只能靠在病床边上照顾病人,到了夜里也根本没有可以栖身的地方。 记者:“她是哪不舒服呢?” 患者家属:“她就是胃肠,到现在看才知道她是慢性胃炎,盆腔炎。” 记者:“咱们那有乡镇医院吗?” 患者家属:“乡镇有。” 记者:“那为什么不在那看呢?” 患者家属:“那边查过,没查到什么玩意,才过来查的。” 患者:“我是百胜镇的。” 记者:“住了多久了?” 患者:“今天早上才来的。” 记者:“为什么不去当地的乡镇医院呢?” 患者:“平时的这个医院都没有人。” 在护士工作台上堆放着几百个输液袋,护士长董晓玲告诉记者,自从2007年新农合在无为县推行以来,工作量就突然加大了,现在她们一个科室的每天的输液量就超过了600人次。 无为县人民医院内二科护士长董晓玲:“新农合是07年大概差不多,从新农合开始那里开始,病人增多,后面人也跟不上那个速度了,我们更忙了,你看我长好多白头发了,压力大,确确实实压力大。” 无为县卫生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的住院人次不到2万,2007年,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后,住院人次增加为2.7万,到2008年上升到了超过四万人次;而无为县140万的总人口中,农业人口占120万,可以说增长的部分基本上来自农民,在无为县人民医院,院长李花江告诉记者,医院的床位只有365张,而现在住院的病人却超过600位,床位不足只能加床,春节外出务工的农民工返乡时,床位还要更紧张,面对这种现状,李花江说出了他的担忧。 无为县人民医院院长、党委书记李花江:“条件还是不行,一个遇到危重病人抢救就没有办法抢救,我们走廊里面没有中心,另外还有其他一些抢救器材设施的话,还有从其他地方往这里放,很不方便,所以对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感到很担心。” 李花江告诉记者,面对着越来越多来自农村的患者,他们也曾劝说患者对于一些常见病、慢性病能尽量选择就近的乡镇医院进行医治,但收效不大,而采访时,刘永福也倾诉了他的苦衷,他的儿子在外工作、女儿还在上学,老伴的身体不好,家里还有大量的农活需要操持,而哥哥这一住院,至少需要20天,如果镇上的医院能治哥哥的病就会少很多麻烦。 刘永福:“乡镇医院不行,没有希望的,那只有到县医院来。”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推行后,无为县人民医院的压力猛增,病人数量远远超过医院的承受能力,一方面患者得不到好的治疗环境,另一方面医护人员又忙不过来,工作紧张,甚至很多医疗设备都找不到地方安放,采访中,记者发现不少患者得的并不是重病大病,那他们为什么不在乡镇医院就近就医,反倒舍近求远跑到县医院看病呢?再来看看无为县几家乡镇卫生院的情况。 白茆镇,是一个总人口12万人的大镇,上午十点,当记者来到白茆镇中心卫生院时,不仅看不到前来看病的患者,一些科室的坐诊医生也都已经离开。 安徽省无为县白茆镇中心卫生院院长汪会森:“这是骨科。” 记者:“我看里面都没有大夫?” 汪会森:“我自己就是骨科的。” 记者:“这个科室呢?” 汪会森:“这个是小儿科。” 记者:“我看到里面也没有大夫。” 汪会森:“刚刚出去了吧。” 白茆镇中心卫生院最好的建筑,是这栋住院部大楼,院长汪会森告诉记者,这是2004年国家投资的一个国债项目,原先的设计规模是50个病床,但在护士工作站记者看到,登记的住院病人不足十人。 在陡沟镇中心卫生院,记者同样看到了一栋崭新的住院大楼,医院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是2006年国家投资的国债项目,设计规模是84张床位,但是在病房里,记者只看到寥寥几位住院病人,其余的病床都在闲置。 高沟镇中心卫生院的这栋住院大楼,也是国家投资的国债项目,然而走进住院部却是一片冷清,一层的妇产科既没有产妇和婴儿,也看不见医生。 护士:“这是待产室,我带你进去看看。” 记者:“这个也是没人?” 护士:“没有人,对。” 记者了解到,安徽省的新农合补偿标准规定:乡、县、县以上医院住院的“起付线”分别为100元、300元、500元,补偿比例分别为70%、65%、55%,也就是说,参合农民在基层医院看病得到的实惠更多,那么这些乡镇医院为什么却很冷清呢?这个卫生院是红庙镇唯一的一所卫生院,早上7点,虽然前来看病的人并不多,但却是这里每天最忙的时候,院长陈胜龙正在耐心的询问患者的病情。 安徽省无为县红庙镇卫生院院长陈胜龙:“就是乡镇卫生院的医生基本在我们这个地方,说句不好听的,叫做什么?叫做万金油,什么病都能看,比如说你来个急诊了,你不能说哪一科室的,你是内科医生也好,是外科医生,你都得上去给他治疗的。” 陈胜龙告诉记者,在乡镇医院行医,得做全科医生,但医院的医疗设备却远远满足不了诊断的需要,除了B超、心电图,医院只能做一些简单的生化检查。 记者:“其他的没有了,其他的就是靠医生了,一个听诊器,一个血压计,体温表,就是靠这个常规的检查了。” 除了设备,药品储备也是困扰陈胜龙的一个因素,在红庙镇卫生院的这间小药房,堆放着医院全部的药品。 医生:“它这个主要是常用药,抗清素类的,维生素类的,都是常用药,没有什么特殊的药物。” 陈胜龙在这个医院工作了20多年,担任院长也近10年了,一直都想添置设备、扩充药品贮备,但却没有资金,而眼下最让他着急的是,医院的人手已经捉襟见肘。 陈胜龙:“能开处方的是4位,一共就4位,其中是一个是职业医师,三个是职业助理,学历都不是很高。” 陈胜龙告诉记者,最近几年,无为县卫生局陆续招募了几批大学生,分配到基层的乡镇医院,但是来了之后却总是留不住。 陈胜龙:“去年08年就分一个大学生,他是搞药学的,专门搞药学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