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要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原则,按照市场机制,建立以民营资本和外资为核心的风险投资主体。政府只是引导和保障风险投资的发展,风险投资的主体还是企业。风险投资是一种商业行为,其高风险和竞争性的特点都不适合政府资金的参与;同时,风险投资要求具备较高的创新和竞争精神,需要有对市场敏锐的洞察能力和清醒的识别能力,这都要求风险投资主体应具有灵活的运行机制。中国的民营资本数量庞大,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在塑造风险投资主体时,要使民营资本成为生物技术风险资本的主要来源。当然,我们还要大力吸引外资,使外资成为风险资本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这样做的好处是:在利用外资的同时既可以吸取国外先进的风险投资管理经验,又可以便捷地获取国际生物技术市场的信息,同时还可以保持与国际资本市场、高新技术市场的联系,为谋求国际市场的发展奠定基础。 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风险投资和自主创新机制 中国经济近年来取得了较快的增长,但这种增长也给我们带来了隐忧。因为中国自主创新的知识产权太少,长期以“技术引进”为主的发展思路使我们成了在产业链下游为别人打工和加工的“世界工厂”。随着海外市场技术壁垒的增强,以资源消耗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模式日益受到挑战。中国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家对新技术研发投入太少。与中国同处于发展中国家水平的墨西哥,其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为6.2%,中国只有1.2%。因此,在生物技术产业革命到来之际,我们不能再沿用旧有的产业发展模式,必须重新审视和完善我国的知识产权自主创新机制,明确自主创新机制在生物经济强国战略中的重要地位,把建立自主创新机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上升为推进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最终实现以中国的自主知识产权去引领、主导全球生物技术革命的宏伟战略。 要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机制。从世界各国看,科技创新模式有两种:一种是以政府为主导、以科研机构为主体的创新模式,一种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模式。后一种模式以美国为代表,硅谷地区成长起来的微软、英特尔、IBM等国际知名企业既是市场的中坚力量也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中国的科技创新主体一直以大学、科研机构为主,历年的科技投入表明,这种机制的效果并不理想,事业体制下的大学、科研机构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科研动力不足;尤其是大学、科研机构远离市场,大量的科研成果并不能转换为实际的生产力,导致国家科技经费投入方向与实际产出落差巨大。反过来,我们看到,近年来以华为、中兴通讯为代表的一批没有国家经费重点扶持的企业,却在科技创新上取得了显赫的成绩,成为科技创新的主流。这个事实充分证明以市场为导向的自主创新机制更符合中国的实际发展。因此,在下一步我国生物技术创新机制中,必须改变现有的创新模式,将科技创新交给市场,国家应重点将科技资源和研究经费重点向一批既有研究实力、又有产业发展能力的民营科技型企业和民营研究型企业倾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