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几年间不断地挖掘整理,《班禅庙》《圣主骏马》《绵羊白的房子》等百余首节奏自由舒展、音调辽阔悠长的蒙古族长调“故日都”歌曲,被内蒙古自治区文化部门陆续完整地录制下来。目前,这一抢救性保护工作已接近尾声。 传唱已有800余年、被誉为蒙古族音乐活化石的蒙古族长调“故日都”歌曲,一直以来,仅在内蒙古杭锦旗、达拉特旗和乌拉特前旗沿黄河地区的较小范围流传,其保存曲目会唱的人寥寥无几。 从2007年开始,内蒙古文化部门和当地政府开始对“故日都”进行抢救性挖掘、整理,并申报为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故日都”已被列入全国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8年6月,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中心、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社会学民俗学学院等单位与杭锦旗民族事务局共同将杭锦旗29位“故日都”传承人传唱的90多首“故日都”进行了抢救性的声像录制工作。近日,杭锦旗还成立了“故日都”研究协会。 从事研究“故日都”历史及演唱技法30余年的杭锦旗“故日都”研究协会会长古如巴泽,在2008年还整理出版了《鄂尔多斯“故日都”》一书。 他介绍说,“故日都”是蒙古族长调民歌歌曲最古老的一种演唱形态,蒙古语“故日”含有“国家”或“朝廷”之意,“都”意为歌。“故日都”产生于元代,正式定名于清代,其具有浓郁的古代蒙古宫廷生活气息和浓厚的蒙古族古典文化色彩。 “诸如拉苏荣、德德玛、扎布等著名蒙古族歌唱家都非常热心于‘故日都'的保护与传承。”古如巴泽说,“蒙古国的‘故日都'同样也面临着失传的危险,那里的一些学者也在从事类似的研究。” 目前,在“故日都”歌曲主要传承地杭锦旗,当地教育部门已经将“故日都”的演唱纳入了蒙古族中学的授课教程中。 作为蒙古族长调的一种,“故日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是至今为止以活态传承的宫廷与民歌有机结合的歌曲种类之一。“故日都”一般都在盛大隆重的民俗仪式“乃日”上演唱,逢年过节、祝寿贺生、亲朋聚会、庆祝丰收时,牧民们聚集在一起,宴筵歌唱。 古如巴泽说,这似乎是几百年来在成吉思汗长眠之地鄂尔多斯草原周边牧区得以传唱的原因。 目前,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沿黄河的五个苏木、乡有几十位“故日都”传承人,这些传承人年事已高,年龄最大的93岁,最小的也已52岁,平均年龄在65岁以上。 (来源: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