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鹏因为“闪婚”,而在《我们俩的婚姻中》(下文简称《我》)陷入“围城”,赵薇在《谢谢你曾经爱过我》的两个男人中间游移不定,左手的男人是事业有成,却理智怯步,右手的男人感情炽热,却年轻创业中。中国第一代、第二代青偶最近都转型拍婚姻题材剧了,带动着70后、80后又一次在婚姻问题上对碰,随着《我》剧与《谢》剧热播,婚姻话题不再是看《牵手》的中年观众在思考,70后和80后正辩论着新的婚姻话题:闪婚能长久吗?“中国式婚姻”归我们俩,还是两个家族? 话题一:“婚姻归谁” 在《我们俩的婚姻》中,李亚鹏与苗圃因为“闪婚”,对彼此的家庭问题都了解得不是很清楚,在婚后,很快将自己的婚姻被卷入到大家族的问题中,一时无从应对,这是否是中国式婚姻问题。 中国婚姻归属两个人or两个家族? 70后:郭小姐(1977年北京已婚) 主题回答:两个人的事,婚姻关家里什么事呢?各自解决各自家里的问题。 80后:张先生(1985年大连未婚在读) 主题回答:家庭意愿根深蒂固,不能违背家庭意愿,根深蒂固,结婚也处理不好。《我》剧导演李自人解读:“我们俩”是口语称呼,如果从两性结合角度看,当然不存在第三个人,自然是“我们俩”。但如果我们谈的是婚姻里所包含的内容,那显然又不止“我们俩”。我在台词里提到过,爱情是两个人的,婚姻是很多人的,比如夫妻双方的家庭、家族,包括孩子,这些都是婚姻生活的重要内容,所以在这个意义上,婚姻不完全是两个人的事。 话题二:“闪婚” 《我》剧中,年近30的博物馆研究人员秦岩毕业多年尚未结婚,电视台工作的夏小宁正处于恋爱长跑的疲惫期,兴奋与焦灼中,两人迅速走近,爱情要想修得正果,必然闪入婚姻之城,婚后问题让两人更加焦灼……因为男人没有做到绝对完美,女人才会感觉头痛,某男有必杀魅力,却可叹也有她不可包容的缺点。 婚姻能否建立在“闪婚”之上? 70后:可以“试结”就可以“试离” 汪女士(1977年已婚MBA) 主题回答:与闪婚相对应是“试结婚”,都挺前卫,前卫或许很快被淘汰,也或许是流行的开始,听说现在流行“试离婚”,可以“试结”就可以“试离”,都是要时间来思考,不同的是,试结婚是对自我的感情负责,试离婚是对两个人的感情负责,对两个家庭的家长负责,对孩子负责,对很多人负责。
张先生(1985年大连未婚在读) 主题回答:闪婚没什么不好的,能接受,只要物质基础稳定。 追问:在你看来,只有物质基础是闪婚保证吗?“闪婚”能保证男女双方家族也互相了解吗?这与你刚才所说的中国婚姻是两个家族的事情不矛盾吗? 答:不矛盾,闪婚也是要得到仪式的,也是要得到双方家庭和朋友认可的,既然家里准许了,那必然还是两个家族的事情,是这种提问的问题,其实,马拉松式恋爱七八年再结婚,也有不少离婚的,婚姻的基础不在于恋爱长短,而首先决定于物质基础稳定,其次是婚后的相处之道。 主演李亚鹏解读:维系婚姻的基础有很多,比如爱情、亲情以及责任等。我与王菲跟普通人没有太大差别,但有时候有钱人的家庭矛盾会比穷人少一些。结婚之后要面对的不仅是两个人的爱情,还是双方家人、朋友,子嗣传承,爱情仅是婚姻的前提,并非基础。 话题三:“婚后自由” 在《我》剧中,李亚鹏和苗圃尽力保有各自的隐私,不向对方坦露自己正面对承担的问题,却因而将更多问题带入婚姻。婚后,我们该有哪些共享,哪些仍保有独享的自由? 婚后渴望能有多大自由度? 70后:经济、时间、隐私,相对自由 李先生:1979年沈阳未婚商人 主题回答:希望在经济、时间、隐私等各方面都享有自由。 追问:渴望绝对自由的爱情,为什么还需要“婚姻证明”来彼此约定? 答:随着婚姻结合,两个的经济、时间及隐私等各方面必然结合,正因在方方面面都结合牵连,才渴望婚后因结合而受到影响的各个方面都能保有相对的自由,相对独立可调动的资金、相对独立可调动的时间、相对独立可保有的隐私,所有问题都应该以相对自由做基础。 80后:结婚就是接受她占用我 刘先生:1982年 北京未婚在读 主题回答:除了不能偷看东西,其他随便。 追问:你的“不可接受”仅限于隐私被侵犯吗?不介意她占用你的时间吗? 答:结婚就是接受她占用我的时间了,接受她在某些方面占用我的,所以才结婚,除了隐私,其他方面被占用都是可以协商的。《我》剧主演李亚鹏解读:我们绝不会查看彼此的手机短信,如果我想知道是谁给她打电话,那我就会选择直接问。 记者手记 这些受访者并不一定是70后或者80后的代表,就像是剧中的他和她并不一定是我们的代表。世界上没有两段相同的婚姻。所以婚姻的影视作品也永远给不出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