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一份关于“加强管理装备制造业重组并购工作”的文件草案被提交到国家发改委。 在这份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下称中机联)牵头拟定的文件中,限制外资并购国内重大装备企业的政策得到进一步明确,具体的“禁购”名单也在酝酿之中。 参与文件起草工作的中机联一位人士告诉本报,这一文件是落实和细化《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8号)的五个配套文件之一,另外四个文件分别针对装备制造业的采购政策、依托工程、技术政策和重点产业目录。 据了解,上述文件提交到国家发改委完成初审后,将征求相关部委、协会、企业的意见并进行修改。如果进展顺利,有望于年内正式出台。 今年以来,国家重点产业限制外资并购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但由于国家政策的不尽明朗,徐工、洛轴、天润曲轴等装备制造企业的外资并购案一度陷入争议与停滞。主导洛轴重组谈判的洛阳市国资委负责人8月31日告诉本报,他们还在等待国家有关部门的审核意见。 据知,在这份提交给国家发改委的文件草案中,明确提出承担国家重大装备研制、生产任务的企业不能被外资并购和控股。但对于外资是否可以参股这些企业,文件没有提出明确限制。 “下一步各行业还要提交限制外资进入的企业名单,并可能最终反映在产业目录中。目前这项工作正在酝酿。”中机联这位人士说。此前不久的8月22日,国家发改委曾召开闭门会议,研究加强管理装备制造业重点企业重组并购的具体措施。 此前,国内曾有多家装备制造企业被外资收购或控股,包括一些重点行业的排头兵企业,如佳木斯联合收割机厂、沈阳凿岩机厂、哈尔滨第一工具厂等。 统计显示,机械制造行业合资案例中,不成功的至少占到30%~40%,很多中方骨干企业不仅未能获得核心技术和收益,而且自己多年积淀的品牌、市场和技术全部被外资掌控。 据《中国工业报》披露,原机械部的几位老部长曾联名向国务院领导写信,称“外国公司利用中国国企改制的机会和某些地方政府急于招商引资的心理,积极并购我行业排头兵企业,对机械行业的安全现状和未来发展影响极大。”他们担心长此以往,这些产业的核心部分、关键领域、高附加值部分将会被外资逐步垄断和控制,建国以来几代人艰苦奋斗建立起来的完整装备工业体系,将被固化在全球产业链低端、处于价值链分工的劣势地位。 中央最高决策层很快对这些意见做了批示,发改委、商务部、国资委等部门随即对洛轴、西北轴承等企业展开了调研,并着手制定政策规范装备制造企业的重组并购。 与此同时,为了支持国内装备企业发展,为其研制的产品提供足够的验证机会和市场空间,国家已开始对重点工程采购国产设备提出明确的数量要求。 8月28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在国家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经验交流会上强调,在国家和地方政府投资的重点工程中,国产设备采购比例一般不得低于总价值的60%。不按要求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的项目,财政部门将不予支付资金。 这意味着以往众多国家重点工程由外资主导的局面将会彻底改变,本土企业将取代外资,成为重大项目的真正主角。 在8月份启动的国家电网公司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中,政府也明确要求,禁止外资及其控股企业参与特高压输电设备的研制,也不能参与投标(参见本报8月28日报道《外资首次止步重大工程装备采购》)。同时,在新近推出的轨道交通、超高压电网建设等重点工程中,国家对设备国产化率的要求已提高到70%。 不过在实际操作中,60%的底限在部分领域尚难实现。有统计显示,目前国内90%以上高档数控机床、100%的光纤制造装备、85%的集成电路制造设备、80%的石化设备、70%的轿车工业装备依赖进口,这些领域的重点项目在采购国产设备方面难度较大。 “60%不会一刀切。”中机联重大装备办公室一位人士告诉本报,新政策出台后,个别领域短时间内难以一步达到60%的国产设备要求,可以逐步实现,但必须提交详尽可行的自主化实施方案,否则有关部门不会予以审批。 |